不懂这3个投资理念?难怪你在股市赚不到钱

市场低迷的市场,应该关掉券商app,静下心来多学习。

重读邱国鹭的《投资中最简单的事》,梳理了他介绍的三个主要投资理念,放到现在,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学会了这些投资理念,不一定保证你能在股市赚大钱,却可以你少踩坑,少亏钱。

一、以买企业的心态做投资

(一)行业集中度

是否是一门好生意,首先看行业集中度。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的行业容易出长期牛股,因为这样的行业有门槛和先发优势,不容易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如果行业越来越分散,说明门槛不高,容易被竞争对手超越。

(二)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现金流状况

商业模式是否是可持续的?是否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现金流。反面例子是电影行业,现金流状况很差,前期需要大量投入,后期能否收回成本取决于电影是否火爆。

好公司的两个标准:一是门槛(护城河),它做的事别人做不了;二是成长的可复制性,它做的事情自己可以重复做。

(三)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公司的比较优势

学过经济学的都知道,行业竞争格局主要可以分为(1)完全竞争(2)垄断竞争(3)寡头垄断(4)完全垄断 这四类,寡头垄断行业的增长往往超出预期,投资制造业时更需要关注寡头行业,分析技术变化快的行业不必看市占率,而要看是否能适应最新的杀手级应用的潮流。

市场的主题炒作往往是短期的,做投资要研究的是经济规律、行业格局、供需关系和商业模式这些长期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而不是整体去猜测市场的情绪变化。

二、学会逆向投资

(一)逆向投资的关键点

首先,看估值是否够低、是否已经过度反映了可能的坏消息。估值高的股票本身估值下调的空间大,加上这类股票的未来增长预期同样存在巨大下调空间,这种“戴维斯双杀”导致的下跌一般持续时间长而且幅度大,刚开始暴跌时不宜逆向投资。

其次,看遭遇的问题是否是短期问题、是否是可解决的问题。

最后,看股价暴跌本身是否会导致公司的基本面进一步恶化,比如雷曼的股价下跌导致债券评级被下调以及交易对手要求追加保证金。

(二)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逆向投资

有色煤炭之类的最好是跟着趋势走,钢铁这类夕阳行业有可能是价值陷阱,计算机、通信、电子等技术变化快的行业同样不适合越跌越买。相较而言,食品饮料是个适合逆向投资的领域。

在面对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的逆向投资机会时,可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有无替代品。若有替代品则谨慎;若无替代品,则积极。

2.是个股问题还是行业问题。如果主要是个股问题,则避开涉事个股,重点研究其竞争对手。

3.该问题是否容易解决。若容易解决,则积极。

4.涉事企业是否有扎实的根基。

5.是否有突出的受害者个例。这决定了事件对消费者的影响是否持久。

在许多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突发事件发生后的一两个月,股市往往会有过度反应,此时购买就容易获得超额收益。

(三)最一致的时候往往最危险

逆向投资还要注意冷静面对那些大家一致看好的热门板块,比如之前的风电、光伏、电动车等,很多高估值板块都是“吹”起来的,因此“人多的地方不去”是至理名言。

作为投资者,我们能分辨清楚的就是市场的错误定价在哪个板块以及错误的程度有多大,然后远离被高估的板块,买入被低估的公司。至于市场要等多久才会进行纠错,纠错前会不会把这种错误定价进一步扩大,就不是能够预测的了。

逆向投资并非一味与市场作对,因为市场在大多数时候是对的。但有的时候市场也可以错得很离谱,此时就不必在意市场的主流观点了。在大多数时候,真理在大多数人手里;在少数时候,真理在少数人手里。如何区别这两种情况呢?一般说来,趋势的初期和末期,就是真理在少数人手里的时候。

(四)逆向投资是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

逆向投资的短板就是经常会买早了或者卖早了。买早了还得熬得住,这是逆向投资者的必备素质。市场中没有人能够卖在最高点、买在最低点。

顶部和底部只是一个区域,该逆向时就不要犹豫,不要在乎短期最后一跌的得失,只要能笑到最后,短期难熬点又何妨?只有熬得住的投资者才适合做逆向投资。

三、便宜才是硬道理

贪婪有两种,一种是明知道是贵了,还想等多涨一点再卖,另一种是明知道便宜了,还想等多跌一点再买。

(一)价格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

所有的价格本质上都是货币现象,比如钱多了,水涨船高,所有东西的价格都往上涨,一旦钱少了,所有东西的价格都会往下跌。

投资中影响股价涨跌的因素是无穷无尽的,但是最重要的其实只有两点,一个是估值,一个是流动性。估值就是价格相对于价值是便宜了还是贵了,估值决定了股票能够上涨的空间;流动性则决定了股市涨跌的时间。流动性一旦收得紧了,很多东西的价格就会撑不住。

(二)买的时候足够便宜就不用过度担心

只要买的时候足够便宜,就有足够的安全边际,不用担心卖的时候卖不出去。有人说A股长期在3000点徘徊,这种长期投资没赚到钱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你买的时候股票估值已经很高了。

公司有四种:好的、平庸的、烂的、看不懂的;股票也有四种:被低估的、合理的、被高估的、估不准的。人的知识、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看不懂的公司占了一大半。在看得懂的公司中,估不准的又占了一大半。看得懂又估得准的,被高估的占了一大半。看得懂、估得准又没被高估的,烂公司占了一大半。剩下的股票中,合理价位的平庸公司又占了一大半。所以,一般情况下能找到被低估的平庸公司或合理价位的好公司已属不易,能买到被低估的好公司更是难上加难。可惜的是,当市场涌现大批被低估的好公司时,大家一般都在忙着斩仓。

(三)要牢牢抓住定价权

投资,就是要牢牢抓住定价权。比如茅台,怎么提价都有人买,为什么呢?因为它就是有这个定价权。

选股票,一定是先选行业。股票本身再好,只要这个行业不好,一样很难涨起来。什么样的行业是好行业呢?有门槛、有积累、有定价权的那种行业。

定价权的来源,基本上要么是垄断,要么是品牌,要么是技术专利,要么是资源矿产,或者相对稀缺的某种特定的资产。这样的行业就会有一定的定价权、一定的门槛,这样才能把竞争堵在门口,才会有积累。

(四)三个层次的悲观

现在悲观的人挺多的,其实悲观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的悲观是基于流动性和供求关系的悲观。认为不管是证券公司还是基金公司,都看不到新的资金入市,都是存量的资金在倒腾。

第二个层次的悲观是对基本面的悲观。悲观的投资者认为从企业盈利的角度看,前几年已经到顶了,现在经济正在往下走,可能会下一个大的台阶。

第三个层次的悲观是一种长期悲观,是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悲观,认为中国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做投资真正想赚到比别人更多的收益,就要保持一个判断的独立性。别人悲观的时候也不一定就乐观,但是要想想别人的悲观有没有理由,别人的悲观是不是已经反映在股价中了。

声名: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

 

留下评论